杭州早樱
学名:Cerasus discoidea “hangzhou”
由来:
北京玉渊潭公园最早以“杭州早樱”的品种名报道,是玉渊潭樱花节最早开花品种。经玉渊潭公园多年的引种驯化,在北京可种植,也作为嫁接其他樱花品种的砧木及盆栽观赏。玉渊潭公园在其实生苗中选出很多表现不同的下一代。
形态特征:
落叶小乔木,高2—3.5米(高海拔地区有高大树型),树皮灰白色。小枝紫褐色,嫩枝被疏柔毛或脱落无毛。 冬芽卵球形,无毛。叶片倒卵状长圆形或长椭圆形,长4—8厘米,宽1.5一3.5厘米,先端骤尾尖或尾尖,基部楔形,稀近圆形,边有缺刻状急尖锯齿,齿端有小盘状腺体,上面暗绿色,伏生疏柔毛,下面淡绿色,被疏柔毛,嫩时较密,侧脉8—10对;叶柄长5一7毫米,幼时被稀疏柔毛,以后脱落几无毛,顶端有1—3腺体;托叶狭带形,长5—8毫米,边缘有小盘状腺体。花先叶开放或稀花叶同开,伞形花序有花2朵,稀1或3朵,基部常有褐色革质鳞片;总苞片褐色,倒卵状椭圆形,长3—4毫米,宽2—3毫米,外面无毛,内面伏生疏柔毛,顶端有齿裂,边缘有小头状腺体;总梗长3—10毫米,被稀疏柔毛或无毛,内藏于革质鳞片内或微伸出;苞片革质,绿色,近圆形,直径2—4毫米,边有小盘状腺体,几无毛;花梗长1—1.5厘米,被稀疏柔毛;萼筒管形钟状,长4—5 毫米,宽2—3毫米,外面被稀疏柔毛,萼片长圆形,长2—3毫米,先端圆钝或有小尖头;花瓣粉红色;长椭圆形,先端二裂;雄蕊32—40;花柱无毛,柱头扩大。核果红色,成熟后直径约1厘米;核表面略有棱纹。
花期3月,果期5月。
本种为长江下游开花较早的中国原生种迎春樱选育而来,花期与樱桃相近,比染井吉野早。抗性强,花密,不同植株花有淡紫红、粉红、白色多种颜色,嫩叶颜色有绿色、红褐色,树型舒展,小枝细长,长成后略下垂。花朵小巧细密,美丽可爱。可以进行有目的的园艺栽培选育。
山区原生地迎春樱的花萼片大部分反折,引种栽培后,萼片不反折或少量花谢时稍有反折。
1997年开始,锡舒园林进行选育及扩繁,形成一定规模,目前主要为粉红花与白花两个品种,也未进行品种登陆发表。现在无锡太湖鼋头渚风景区中有部分应用,开花期比染井吉野早7—10天。表现良好,抗性强。值得大量推广应用。